认证评估

本科评估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年04月18日 18:5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 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新华社北京 8 14 日电 近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 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 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 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现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 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 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 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 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 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 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 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 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 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 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 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 和水平。

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 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 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 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  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 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 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

4.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 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 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厚植爱国主义 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 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 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 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 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 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5.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 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 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 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概论 ”课。博士阶段开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硕士阶段开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科 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专科阶段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各高校 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 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 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 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 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 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 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6.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 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 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 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 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 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 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7.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 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注重提升思 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国家统一开 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 统审统用,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科最新研究进展。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 各地负责组织审定。研究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课程教材指南,编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和革命建设 改革时期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课程教材图谱,分课程组织 编写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组织专家编写深度解读教材 体系的示范教案,实施思政课优秀讲义出版工程,开列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典籍书单,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 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8.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 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 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 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 师配备。各地要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各高校可 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 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 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 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高校要积极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 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 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各地应对民办学校指派思政课 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 设规定。

9.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 规划,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 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 、骨干教师研修 班,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 项计划。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依托首批全国重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重点开展理论研修,依托高水平师 范类院校重点开展教学研修,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 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建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 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思政课 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 个自信”。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 体系。本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 40 元,专科院 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 30 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 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中 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政论、时政节目要积极推出优秀思政课 教师传播理论成果,展示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影响力。

10.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 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 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各高校在专业技术 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

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 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岗位 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要将思政课 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 果范畴。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11.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荣誉感、责任感,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 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万人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 ”、“ 四个一批 ”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各地 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 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 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 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党和国家设立的荣誉称 号要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教育部门要大力推选思政课 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 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2.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注重 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 教学,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 构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提前批次录取或综合考核招 生等方式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给予推免政策倾斜鼓励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采取 硕博连读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加强培养。深入实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 ”,专门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并逐步按需增 加招生培养指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思想政治工 作,加大发展党员力度, 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

13.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科设为重点建设学科,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 撑。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 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 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大力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根据需求逐步增加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有关高校联合申报马克思 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组织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 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 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14.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 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全面提升教研水平。遴选学科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牵 头人,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建立思政课教“手拉手 ”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 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 撑系统。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 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推动建立思政课 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 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 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 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15.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 国家社科基 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设立思政课教师研 究专项,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等研究,逐步加大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参照 设立相关项目并给予经费投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 研成果学术阵地建设,首批重点建设 10 家学术期刊和若干 学术网站,支持新创办一定数量的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制 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将《人民日报》、《求 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及 地方党报党刊列入其中。委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片建立 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设立一批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基 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每 2 年开展 1 次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 讲活动。打造一批思政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16.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强化“马 院姓马、在马言马 ”的鲜明导向,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马 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 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 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建好建强一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 义学院和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有条件的高校马克思 主义学院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 究院。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实施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上发 挥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各地宣传、教育等部门共建所在 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工 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

17.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 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 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 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 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 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 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 范中心。


五、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18.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地方各级 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 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 1 次专题会 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 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 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校和讲 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 ”课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 1 次课。各地要把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思政课 建设整体布局。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 和政治巡视。

19.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高校领 导干部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 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 制度性安排。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 人,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 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高校党委 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 1 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 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 4 个课时思政课, 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 2 个课时思政课, 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 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

20.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 部门要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要指导抓 好军队院校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有 关部门和各地要保证思政课管理人员配备,确保事有人干、 责有人负。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 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 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 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 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 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 课实践教学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的意见,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 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 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上一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下一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Baidu
sogou